據中國政府網8月3日消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制造強國的決策部署,促進石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
主要目標方面,指導意見提出,產能結構逐步優化。加快淘汰工藝技術落后、安全隱患大、環境污染嚴重的落后產能,有效化解產能過剩矛盾。烯烴、芳烴等基礎原料的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化工新材料等高端產品的自給率明顯提高,產業發展質量和核心競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產業布局趨于合理。全面啟動城鎮人口密集區和環境敏感區域的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搬遷入園或轉產關閉工作。新建煉化項目全部進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項目全部進入化工園區,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化工園區。
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石化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分別比“十二五”末下降8%、10%和14%。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到石油煉制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合成樹脂工業、無機化學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
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蒲型度胝既袠I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2%,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日益完善,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研制一批重大成套裝備和核心零部件,建成一批綜合性服務型研發平臺,培育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重點任務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嚴格控制尿素、磷銨、電石、燒堿、聚氯乙烯、純堿、黃磷等過剩行業新增產能,研究制定產能置換方案,充分利用安全、環保、節能、價格等措施,推動落后和低效產能退出,為先進產能創造更大市場空間。在中西部符合資源環境條件的地區,結合大型煤炭基地開發,按照環境準入條件要求,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鼓勵建設加氫裂化、連續重整、異構化和烷基化等清潔油品裝置,及時升級油品質量。加快煉油和乙烯裝置技術改造,適時調整柴汽比,優化原料結構。落實財稅、金融、土地、職工安置等支持政策,破除跨地區、跨所有制兼并重組的體制機制障礙,為企業兼并重組營造公平的市場環境。重點推動傳統化工企業兼并重組,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競爭力,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