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日報記者從工信部網站獲悉,《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近日印發,《規劃》提出,到2020年,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綠色制造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將嚴控高耗能行業擴張,并且,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品。
這對世界工廠東莞來說,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一個挑戰。《規劃》給制造企業指明了發展方向,也是倒逼企業轉型,提高生產工藝,推出綠色產品,從低端走向高端。
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出爐
這份《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綠色發展理念成為工業全領域全過程的普遍要求,工業綠色發展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綠色制造產業成為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國際競爭新優勢,工業綠色發展整體水平顯著提升,并初步建立起綠色制造體系。
“十三五”期間,大力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提高工業能源利用效率,促進企業降本增效,加快形成綠色集約化生產方式,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屆時,將進一步提高能耗、環保等準入門檻,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產能擴張。并積極運用環保、能耗等標準,依法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
同時,加快發展能耗低、污染少的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調整產品結構,積極開發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產品。
《規劃》還提出,“十三五”期間,要扎實推進清潔生產,大幅減少污染排放。圍繞重點污染物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推廣綠色基礎制造工藝,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促進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
“十三五”期間,工信部將開展重點區域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行動。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實施大氣污染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提升行動。到2020年,全國工業削減煙粉塵100萬噸/年、二氧化硫50萬噸/年、氮氧化物180萬噸/年。
此外,《規劃》提出要發展壯大綠色制造業,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包括支持企業推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建設綠色工廠等,全面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
莞企將發力“綠色制造”
“這些年,東莞非常注重推進‘綠色工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廣東沃杰森環保科技公司董事長周義斌告訴東莞日報記者,工信部出臺了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將加速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的步伐,東莞的企業應該抓緊這個機遇,改進工藝,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我覺得,未來東莞的企業在綠色制造上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周義斌看來,莞企要實現“綠色制造”,必須形成一個產業集群,把產業的上下游都鏈接好,不僅有生產基地,還要有科研項目、人才、金融等關鍵要素,形成一個良好的鏈條,大家可以協同發展、抱團發展,這樣的綠色制造才是大家所期望的。
事實上,近年來,東莞在嚴控落后產能、發展綠色制造方面實效顯著。如對“兩高一低”行業,我市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對水鄉經濟區“兩高一低”企業進行整治與引導退出,努力打造“美麗水鄉”。
今年7月12日,東莞市政府常務會議透露:2015年,水鄉經濟區53家造紙企業實現退出,44家其他重污染企業實現關閉或者取消污染工序。
“兩高一低”企業的整治,使得水鄉經濟區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如空氣質量進一步好轉,全年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增加,水體質量明顯改善等方面。
今年,計劃納入2016年水鄉經濟區全面整治與引導退出的“兩高一低”企業共101家,其中整治類56家,退出類45家。經測算,45家企業退出后,可削減年能耗42.21萬噸標準煤、化學需氧量1324.24噸、氨氮46.29噸、二氧化硫5316.26噸、氮氧化物2171.31噸。
此外,東莞日報記者還從《東莞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2016-2018年)》看到,我市也對落后產能“動刀”——將制訂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對工藝裝備落后、能耗及排放不達標的企業,列入淘汰落后產能年度任務。深化“兩高一低”行業整治,重點加大茅洲河、石馬河流域內污染企業治理,再關閉一批落后企業。全面取締違法違規企業,嚴禁違規建設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